带量采购,今天闷杀了一批医药。
:很简单,整个医药行业逻辑改变加整体高估。
:医药股为啥突然崩了?医药公司最大的市场是医保,进了医保目录,才有可能卖出很大的量。而医保的钱紧啊,客大欺店,一直都在想办法降低招标采购的药价。现在出了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前期上海试了一种新的招标方式,叫带量采购。来,药品招标时,只招标价格,没有数量,然后中标企业再组织庞大的销售队伍进医院做工作来促进药品使用和销售。
现在的带量采购是,在招标时就承诺药品的销量,保证在8~15个月之内用完。上海带量采购有3次,今年6月公布的第三次带量采购,一共采购了20个品种,拿出上海市50%的市场份额(销量份额)给中标企业,未中标带量采购的企业只能分享剩余50%的市场份额。
现在国家医保开始推进11个城市一起带量采购,貌似要在全国铺开上海模式,也是拿出60~70%的市场份额给中标企业,其他企业只能分享剩余30~40%份额。结果是中标药价降了。这个带量采购的方式,如果一种药,只有一两家药厂,独家或者类独家,就要单独议价。其他药厂多的,要竞价,最低价中标。未来应该是连锁药店的市场,国家的态度很明显,就是要降低药价和中间环节费用,以减少医保支出。
走医保系统的,未来药价肯定要持续下降。不走医保系统的东西,没影响。所以,整个医药股可能面临重新估值,整个估值体系要调整。过去是在30-60倍市盈率之间震荡,以后可能会调整到15-40倍之间震荡。未来受益的还是独家/类独家的产品,可以一下子拿到更大市场份额。在一个机构研究报告里到,相对受益这次改革的公司包括信立泰、【乐普医疗(300003)、股吧】、普利制药、华海药业等。
10月中旬,11个城市带量采购完成,这回医保先付50%的钱,相关受益企业的业绩会瞬间增厚很多。所以短期这波打压下来,后边三季度业绩出来,大家会到受益的公司业绩暴增,到时可能会有阶段性的上涨。
:上海带量采购已不是今年才开始,己经搞好N多年,只是来纳入的品规较少,基本压价20%至30%以上。带量采购,业内有句话,中标是死,不中标也是死;不中标立马死,中标慢慢死。中标为什么死?中标,价格大幅下杀,药品使用是要靠医生一支笔的,医生开药没有主动积极性,自然慢慢量就下来了。
:带量采购的问题,我觉得市场过度的误读了,其实影响药企的并不是药品的流通价格(中标价格),出厂价和流通价格是很大区别的,毕竟有很多的中间环节。参考日本的医疗改革,一致性评价的结果会导致行业集中化更加明显,药品的流通价格会越来越低,但是会体现出强者恒强的公司,特别一些海外出口的药企。
带量采购,其实影响的基本上是化学制药,对于创新药和生物制药基本上是没有多大影响的。从板块来说,这波医药指数已经回到了起涨了,不亚于当初的地产,接下来估计很多医药股也会重复地产这个过程。
医药股接下来还会有另外一个利空,就是限辅令,即限制辅助药物使用,所以仿制药的公司要注意。尽量投资那些不受医保影响的医药公司或者创新类型和生物制药类公司,创新药和生物制药类公司基本是门槛高,没有一致性评价的情况。
医药股的长线投资逻辑没有改变,但是仿制药类公司竞争是比较强的,参考日本医疗改革的进程,医药股也是跑赢几倍指数的,之所以搞一致性评价,其实就是要疗效,而且还要价格实惠,降低药价,减轻医保的压力,对病人是实惠的,也符合医改的目的。所以单纯的仿制药公司要谨慎。
:带量采购清单重挫医药股,对多数医药公司是利空,利空过后,会分化,强的马上恢复变得更强,弱的就会慢慢淘汰。投资医药股,选股难度加大了。
:我还是比较喜欢爱尔、通策之类的医疗股,他们受政策影响小。只是目前调整的空间和时间还不够!
:爱尔眼科和【通策医疗(600763)、股吧】其实也是受医改影响比较小的,尽量少跟医保相关的药企打交道,除非他真的受到医改抢占了市场,比如普利制药,未来三年内就应该只有他一家阿奇霉素通过一致性评价,那么这三年的阿奇霉素市场基本是他的,没有了竞争对手,那就没有了降价厉害的空间。但是普利制药目前估值太高。关于与口腔相关的票,A股我印象目前就三个:通策医疗、正海生物、美亚光电,这三个票都要引起重视。
:如果【天风证券(601162)、股吧】数据没有失真,中西药下降45%,则医药股的下趺就远没有结束,加上药品国家集采平台的建立,可以预见,未来医疗器械的集采平台也不会遥远。现在的医药医疗公司都将面临行业新的竞争业态。独家的必须议价,非独家必须相互杀价竞拍。医药股要恢复元气,还有的熬。
国家出台这个政策目的,一是要解决药品虚高,控制药品费用;二是要控制不合理用药;三是要加速行业洗牌。第一和二的直接结果是医药公司销量的下滑,第三是淘汰一批药厂。
:带量采购其实不是影响公司的出厂价,影响的是流通价而已。带量采购对于医药股短期是很大的利空,但是对医药股长远的发展其实也是利好,销售费用过高其实一直都是医药股潜在的雷区,如果这个雷区不早拔除,医药股要健康稳定向上发展是比较难的。
最终的洗牌,对医药行业接下来的健康发展是比较有利的,至于医药公司销量是否下降,就它们是否能够在这个医改中受益了。就象当年的限酒令,最终是利好行业内的龙头公司,虽然价格在下降但销售费用在减少。所以那些垃圾公司估计就要退出市场或者给并购了。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转型阶段,所以大家都是挺难受的,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不转型,发展就到了瓶颈了。
:所以医药股,包括医疗类公司现在都不能轻言价值,现在只出来个消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也才90来个品种,后续影响远没结束,哪天再来个器材或耗材类也纳入国家集采,恐怕又要挨一顿棒揍。
:医疗器械和耗材,这种市场的准入标准也是比较高的,所以得竞争力。有些耗材具备市场垄断性,如果只有进口的竞争,国产替代的进程影响不一定很大,除非进口的愿意降价。
:这个跟以前抗癌药应该是一个逻辑,国家层面,不降也得降,独家或垄断,只是议价而不是竞价而己,相对好。
:还有一个问题存在不确定性,因为带量采购,药企其实就是跟ZF打交道,那么回款问题也是不能够忽视的,历史的长牛,都是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伴随利润的增长一起增长的。所以尽量投资跟医保影响不大的公司,创新类公司也可以,因为创新类产品上市后,有三年的保护期,过了三年还可以根据情况申请延期两年,理论上是有五年的不受降价影响的空间。
如果按照价值来说的话,前面那波医药股的投资是属于医药投资的朦胧期,这个时期因为大家还不明确政策的情况或者对政策的一些误读,但是随着政策越来越明朗后,慢慢会回归到确定期和稳定期。
:价格下来,销量也不可能上来,大家都明白,药品销售费用高很多是恢色的,想都想的到的,没有恢色收入了,销量会增加吗,大家都有上医院经历,一个感冒都可能几百上千,为何,就是恢色地带导致过度用药,不合理用药,集采目的就是要少用药,尤其辅助类用药。
带量采购,你要多大量采购多少,你采购回去医生不开
[盈亏一线_股票顾问] 发表于:2018-12-11